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08 16:26:20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好消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大倾角煤层综采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2项科学技术成果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标志着陕煤化集团在国家级科学技术大奖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陕煤化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
“十一五”以来,陕煤化集团以“每两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秘密在哪里呢,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该集团。
陕煤化集团自重组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了决定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位置,依靠自主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尽快走上了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实现科技创新产值137.65亿元,其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5.89亿元,科技成果推广13.677亿元,科技成果应用18.074亿元。2012年实现科技创新产值134亿元,其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92.8亿元,科技成果推广20.2亿元,科技成果应用21.1亿元。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陕煤化集团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科技创新大平台
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告诉记者:“技术进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谁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谁就占领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科技做支撑,那么这个企业一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可以说,这个企业就没有灵魂,就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也难以有新的发展。”
提升技术水平,建立平台是关键。近年来,陕煤化集团不断打造开放式技术创新联盟,先后与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研究中心、日本煤炭能源中心、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分别在水、火、瓦斯以及低碳环保矿区建设等方面搭建了一批战略合作平台。与西安科技大学、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淮南矿业集团、甘肃金桥水科技集团等4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先后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8月31日,陕煤化集团主导建设的“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国家在陕西设立的第一个由企业主导建设的国家能源煤炭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为了加强协同创新,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成立了由浙江大学、华陆工程公司等13家共建单位组成的理事会,国家能源局、行业协会有关领导组成的指导委员会,27名权威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5个不同专业研发方向的技术研究分部。在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方面,陕煤化集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工程研究中心,并针对煤矿突出安全隐患和技术需求,在所属单位分别建立了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的分中心。同时还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千万吨级矿井群建设管理、绿色智能开采技术及标准规范的探索。
目前,陕煤化集团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煤制化学品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开米公司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研机构。
为了进一步推进科技平台建设,由陕煤化集团和西安交通大学主导,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东方电气公司等单位共建的国家“煤的新型高效气化及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紧张申报,已经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投入科技创新大资金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是支撑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陕煤化集团确保科技投入资金按规定到位,建立了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将科技投入纳入预算管理,设置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并在年度计划中单列,做到专款专用。2011年科技创新投入15.58亿元,2012年科技创新投入35.6亿元,两年累计投入科技创新工作51.16亿元。为了调动基层单位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和投入力度,陕煤化集团还建立了每年1亿元的科技引导资金投入机制,布局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科技项目研究,撬动和吸引基层单位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
陕煤化集团总经理杨照乾透露:“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陕煤化集团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20亿元资金,整合各方资源,集聚内外人才,探索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煤转化技术,为实现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愿景提供技术支撑,也为能源化工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探索崭新路径。”
建立科技创新大体制
科技创新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有利于把分散的资源集约化,把分散的力量握紧拳头重点出击重点突破。2011年以来,陕煤化集团建立了以《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科技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职工技术创新优秀“五小”成果评选奖励暂行办法》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建设规划方案(纲要)》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和管理制度,并配套建立了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从资金、项目、考核、奖励、知识产权以及全员创新等六个方面,实现了全集团科技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
为了定期传达上级精神、横向交流经验、督促检查重点工作、协调解决技术难题、即时进行专项培训,陕煤化集团还建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季度例会制度,并采取月度报表、季度抽查、年终考核等方式,动态督促基层科技工作,将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范畴,使全集团上下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工作理念,所属各单位提高了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了集团、板块、厂矿“上下联动、分层实施、三维一体”的科技项目运作机制。
目前,陕煤化集团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驻站院士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三秦学者1人,省“百人计划”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人,省“三五人才”12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42人。
实施科技创新大项目
陕煤化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说:“在科技创新工作上,集团公司始终把‘支撑煤炭,引领煤化,拓展多元’作为工作中的战略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制约安全生产经营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煤炭领域组织开展了《煤炭开采安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围绕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和绿色开采的实际需求,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和现有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展地面井煤层气开发和井下瓦斯抽采、千万吨级浅埋深特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一次采全高等关键技术研究。同时依托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了130MW的黄陵煤矸石热电厂、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彬长大佛寺低浓度瓦斯电厂和年产1000万吨的浅埋深薄基岩厚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为陕煤化集团及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工程示范。
化工领域组织开展了《新型煤化工技术及其产业化》等项目,围绕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从我国煤炭资源和煤化工技术发展出发,按照开放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煤化工关键技术需求为依据,将甲苯甲醇烷基化制PX联产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其催化剂制备、混合碳四催化裂解制丙烯工业化示范、甲醇制醋酸醋酐铑系催化剂单体生产开发等课题作为攻克的新型煤化工技术,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该集团所属单位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蒲城清洁能源180万吨甲醇及68万吨DMTO项目、天元化工50万吨中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取清洁燃料油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都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12年10月23日,具有创新意义的甲苯甲醇制对二甲苯(PX)联产低碳烯烃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装备制造领域完成了《EBZ230悬臂式掘进机》《高光效大功率LED防爆照明灯具研究与开发》等项目;钢铁领域完成了《低成本高强度抗震钢筋的开发》《负能炼钢技术研究》等项目;建筑施工领域完成了《不同掺量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对同龄期砼强度的影响》《滑模预应力钢索新技术应用研究》《大型井筒装备安装新工艺》等项目;铁路投资领域开展了《关于加快地方铁路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等项目。
这些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为陕煤化集团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2011年以来,陕煤化集团完成科研项目227项,申请专利242件,获权专利总数突破了百件大关。通过鉴定的80项科研成果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项,国际先进水平16项,国内领先水平31项。并获得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项36项。
培育科技创新大文化
陕煤化集团在一手抓科技创新的硬件建设,一手抓科技创新文化的培育的同时,还通过举办科技创新推进会、院士专家报告会及科技成果推广与合作项目推介会等活动,选出了科技创新先进典型,推广了创新成果、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按照“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的工作思路,加强了对职工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岗位创新的引导,激发了全员创新热情,形成了“资金有偿使用、成果有偿使用”的科技资金理念,“精心布局、耐心积累、专心研发、瞄准前端、注重转化”的工作理念,“引进一个人才,带起一个团队,研发一批项目,培育一批企业,开发一批产品,形成一批产业”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引进理念,“筑巢引凤、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合作理念;“科技与产业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企业科技创新理念。在全集团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氛围,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陕煤化集团特色的科技创新文化理念。
2012年,陕煤化集团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50亿元、利税208亿元,继续保持了“每两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在2012中国企业500强评选中,排名第107位,较上年前移了51位,并连续4年入选中国企业效益200佳。面向未来,陕煤化集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早日挺进世界500强提供强大的科技引领力和支撑力。
来源:秦皇岛煤炭网 投稿QQ:969329278 www.aeenets.com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