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08 18:28:48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7月25日文章,原题:生活在遍布塌陷坑城市的梦魇之中
山东村民肖国强(音)在村里新盖了一幢两层楼房,但4个月后他惊恐地发现客厅的墙上出现一道大裂缝。由于见到过邻村房屋下沉,肖意识到他的担心正成为现实。
肖的家乡济宁是中国“煤城”之一,这里的矿产帮助世界上最急需能源的国家照亮夜空。这里的土地因遍布煤矿而呈蜂窝状,形成许多大型塌陷坑,每年导致大量房屋无法居住。
10年前,肖生活的地方还是华北平原上一个生机勃勃的农村。但据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介绍,塌陷坑每年吞噬2000平方米土地。过去10年,已有约10万人因此搬迁。
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煤矿使当地经济受益匪浅。煤矿员工孟令军(音)仍记得该市30年前的落后状况。“如今我们已是华北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他说。但该市也为此付出代价。孟在上班路上要经过数百个塌陷坑。同许多当地居民一样,他也认为该市要退出利润丰厚的煤矿行业为时已晚。“没有煤矿公司,我们将一无所有,”他说。“我们所能做的是继续采煤并填埋塌陷坑。”
近年来,当地官员为解决塌陷坑危机尝试过多种方案——将塌陷坑改造为水上主题公园、鱼塘和湖泊。其中一个已变为湿地公园;另外一个已是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养鱼塘。但超过50%的沉陷土地仍无人过问,且大多被污染并散发出刺鼻气味。
当地官员表示,就煤矿公司如何补偿搬迁居民损失这一问题,中国关于采煤沉陷区补偿的规定已给出明确指导意见,但并未考虑到随之而来的其他问题。“塌陷坑问题比迁移村庄和填上大坑更复杂,”另外一名官员表示。“而且社区从沉陷区搬到新的地方后仍需政府支持。”
在肖看来,搬到新家已使他家饭桌遭殃,因为不能再养猪或种菜。另外一名村民提到新安置点缺乏就业岗位。“新家距离最近的城镇32.1公里,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在路边摊卖面条的孔健(音)说。
“年轻人纷纷到大城市打工。留下的人在做小生意,”肖说。“下一代就没人会种地了。”50岁的肖谈及老家时,情绪有些激动。“我年纪越大就越想老村子。我尽量不去想它已变成一片湖的现实,老家只活在我的记忆里。”(作者孟萌(音),丁雨晴译)
来源:环球时报能源网 http://www.aeenets.com/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