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频道 > 企业文化 >

爱的三重奏 演绎精彩人生——记义煤集团常村煤矿机电二队闫巧珍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08 19:39:49 

      在义煤集团常村煤矿机电二队,有这样一位女工, 20年来一直坚守在被誉为矿山最美丽的窗口——充灯房,默默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她业务能力出色、表现突出,多次获得矿先进生产者、技术比武先进个人、巾帼能手、三八红旗手、矿山好媳妇等光荣称号。担任班长的她,带领姐妹们精心呵护着矿工的“眼睛”,用她的勤劳和智慧,为矿工兄弟们驱赶着千米井下的黑暗,照亮着前行的道路,精心看护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延续着矿山女人最纯真的感恩,编织着矿山女人最质朴的美丽梦想。 
      爱的源头写满追求 
      闫巧珍是一个从矿山附近农村走出来的姑娘。1993年,她实现了从农村姑娘到矿山女工的身份转换。走进矿山,走进充灯房,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一切又是那么的陌生,第一次看到矿灯架,她一下子就对那一排排亮闪闪的矿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第一个念想就是打开矿灯,看个究竟。然而,对于一个当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姑娘来说,她的岗位技能只能是在“零”的起点上开始,她不知道,开启梦想的源头,靠的是她一路走来用爱谱写的不懈追求,从那时起,一个矿山女工的梦想竟然和一个小小的矿灯结下了二十年的缘分。 
 
      刚到灯房工作的时候,当时带她的师傅是位老工人,刚开始师傅对她说:“小闫,危急时刻,井下矿灯和自救器就是矿工的生命保障,我们的岗位虽小,责任重大啊,你要认真学习……”当她看到师傅们娴熟的修理矿灯、发放矿灯时,她对这个岗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暗暗下定决心,要像师傅那样努力钻研矿灯维护修理技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名堂来。 
 
       为了尽快学会维修技术,闫巧珍找来有关矿灯修理知识方面的书籍,边看边学,不懂就问,向身边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她每天把矿灯拆了装、装了拆。一个矿灯都是由80多个零件组成,有的锣丝小,拿不住,特别难装。她就对矿灯进行重复拆卸、安装。首先从检查矿灯液体是否减少、矿灯使用亮度是否合格、有无红灯、有无失曝、灯盒有无变形和故障、零件是否齐全完好等等入手。这些故障必须通过细心检查才能发现,如果检查不认真, 不用心,就很难找出故障原因。于是,每次矿灯收回后,她都抢先对矿灯进行全面检查,查找矿灯使用后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勤学苦练,她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很快掌握了维修技能。 
 
       由于她的工作出色,技术娴熟,1996年被提拔为矿灯检修班副班长,2012年她接下了正式班长的接力棒。她逐渐感觉到肩上担子的分量,她工作更加努力。每天一上班,她首先对工作环境、设备、充电架等逐个检查确认、看状态、听声音,对设备性能、典型故障反复研究,和其他工人一起探讨解决方法,及时掌握设备的第一手资料,确保安全无误后方才填写台账、记录。为了快速提高全班人员的技术素质,她每天抽空带领充灯房的姐妹们天天练习拆卸、组装矿灯。周而复始,闫巧珍和她的姐妹们个个练就了闭着眼睛拆装矿灯的绝活。充灯班先后培养现出了河南省充灯工“技术能手” 封玉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云凤、河南省煤炭系统“技术能手”崔素珍等一大批技术标兵。 
 
       爱的奉献筑就青春 
      闫巧珍始终没有忘记师傅的话:矿灯是矿工兄弟的“眼睛”。 她经常提醒充灯班的姐妹们:“咱们手中个矿灯是矿工兄弟们的“命脉”,老虎可以有打盹的时候,我们不能。小疏忽很可能酿成大事故。” 20多年的工作生涯,她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面对一盏盏又黑又脏的矿灯,她不是不耐烦,而是用爱心和勤劳精心呵护每一盏矿灯,把对矿工兄弟的真爱融入工作中,用心呵护着矿工们的“眼睛”。她带领姐妹们进行技术革新,经历无数次反复实验,攻克了影响矿灯使用的瞎灯,红灯,眨眼灯等一些顽固性故障。针对新式双光源新式矿灯的二级管灯头,内部电池组维护复杂,没有备用零配件等实际情况,闫巧珍在班中抽出技术过硬的四人固定窗口一包到底,建立快速检修反应机制,紧盯隐患和故障,排除了双光源矿灯红灯以及灯头、灯线损坏现象,使矿灯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由于认真遵守矿上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要求自己和姐妹,充灯房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对于新加入的充灯女工,她坚持用细心、耐心、爱心认真做好传、帮、带。2012年,闫巧珍与新分来的白娟娟、张丹建立师徒关系。期间,她认真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和学习计划。她从最基础的查空号、统计矿灯考勤教起,毫无保留地向两位徒弟传授矿灯的日常操作方法、充电方法、充电程度的判断,矿灯、仪表、灯架各种故障的检查、检修、维护等技术。她的严格以及爱心使两位徒弟领悟到了充灯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品德与技术的融合凝聚成充灯班独具特色的师徒文化。半年过后,白娟娟因出色的工作表现,现已提升为正班班长,张丹也因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检修班青工中独挡一面的骨干力量。 
 
       2008年,常村煤矿在义煤率先实行了矿灯超市化管理,充灯房改为矿灯超市。矿灯超市作为新生事物,成为常村矿展示精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成果的靓丽窗口,迎接上级检查的次数逐渐增多,对管理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每逢上级检查,闫巧珍和她的全班姐妹们经常要提前到岗,除了要保证矿灯灯架的完好外,灯架、矿灯、地板、墙壁、玻璃及室外走廊的卫生都要认真仔细的清扫,不能有一丝灰尘。由于安全生产的需要,矿工上下井时间的随机性越来越大,矿灯超市清洁卫生工作必须实现全天候、无缝隙。诺大的矿灯超市,清洁卫生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闫巧珍带领全班姐妹们无怨无悔地迎接无数次检查和参观,参观人员中一张张钦佩的笑脸,是对她们工作的肯定,是送给她们的最珍贵的荣誉。 
 
       2013年6月,常村煤矿开始安装新的井下监测定位系统,矿灯上的监测定位卡随之更换。为了做到充电架所在单位、矿工灯号和定位卡号的统一,闫巧珍带领全班姐妹们加班加点,几乎把矿灯超市的3000多盏灯摸了个遍。对每一盏矿灯重新编号、打号、抹漆、下架、上架、调整单位,每一道程序没有出现一点差错,每一盏灯都在她们手里过了好几遍。闫巧珍身体力行,连续在岗位上加班加点干了5天没有回家。同年9月,闫巧珍带领全班姐妹们再次迎来3个不眠之夜,完成了近400名新矿工和大学生的矿灯上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年,闫巧珍和她的姐妹们先后完成1200多盏新矿灯的上架编号工作,而每一次更换新灯,她们都是利用矿工不取灯、不交灯的空闲时间加班加点的完成。她们拆卸的几百根旧灯线、几百盏旧灯头,以及大量的旧配件,闫巧珍带领全班姐妹们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矿灯大维修,配件大清理,对废旧配件进行加工组合,重新利用,灯线断了自己焊,灯头坏了自己换,大到充电架,小到灯头里的螺丝、灯线、灯泡都成了女工们眼中的宝贝。去年一年,为矿上节约上万元的资金。 
闫巧珍常说:“我们辛苦点无所谓,只要矿工兄弟们时刻有一个明亮的、安全的护身符,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爱的家园春意温柔 
      矿山的女工如同穿透地层深处的阳光,在煤海黑暗而单调的世界里发光发热,有力地支持者、服务着矿山的生产一线,守护着矿工的精神家园,一起开创着矿山美好的未来。对于闫巧珍来说,她的肩上一头是矿山,一头是家庭,历经风雨,她的心中总是荡漾着一片春意盎然的温柔。 
 
       班里十二名女工,谁家里有事,做为班长的闫巧珍心里最清楚。谁家孩子生病了,她都灵活地为她们调班。有人怀孕或生病的时候,班里就让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不安排她上夜班。有时候人手不够,她就顶班,上完中班上夜班,甚至有时候十几天休不上一个班。闫巧珍说:“姐妹们就像一家人,谁没有个事,大家互相帮助、照应是应该的!” 
 
      三个女人一台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姐妹们工作中、生活中难免有些小摩擦。比如交接班晚了,打扫卫生不彻底了,与脾气不好的矿工发生口角了,相互之间总会有些抱怨,她都耐心的一一解决。为了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她对自己提出了 “八点”要求:“微笑多一点、脾气小一点,说话轻一点、做事多一点,动作快一点、效率高一点,脑筋活一点,理由少一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五勤”工作法:“勤听、勤问、勤巡查、勤保洁、勤维修”;实现了“三率”目标:“零红灯率,零失爆率,零失误率”。她坚持把优质服务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姐妹们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使升井的矿工们看到她们最美的微笑,一身的疲劳随之烟消云散。 
 
      2012年2月,女工吕亚萍怀孕,妊娠反应严重,吃什么吐什么。吕亚萍身体本就瘦弱,经这么一折腾,更消瘦了,好像风一吹就能吹倒似的。看到这一情况,闫巧珍嘱咐检修班的姐妹们,让她干点轻活,不行就歇着。女工范小娟身体不好,2012年春节前她又因下雪路滑不慎摔倒,造成手腕骨折,她丈夫当时在外地回不来,闫巧珍得到消息后及时赶到她家,把她送往医院,并安排了一个工友来护理,一切妥当后,她才想起自己两顿没吃饭了。今年年初,女工王兰芳的丈夫因病住院,孩子正在上初中,王兰芳一下子顾此失彼、忙不过来了,闫巧珍及时给王兰芳调班,解决了她的两难问题。 
 
       闫巧珍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在贫苦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她,比常人更加懂得 “感恩”二字的分量。她的老公是矿工,公公早年在井下因工伤落下眼疾,婆婆双目失明,她和丈夫同样也是公公、婆婆一双最明亮的眼睛。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梦想时刻都在她的心底流淌。作为一个女人,她乐此不疲地同时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充灯工等多种角色,默默地承继着她的长辈们留给她的知恩图报的柔情铁骨,坚定地守护着一个矿山女人的方圆规矩,用真爱去分担丈夫的疲惫,用真情去驱散生活的阴霾,她们一家人的梦想从未停步,她的似水柔情滋润着一家人的苦乐年华。 
 
       1993年,闫巧珍婚后第二年,丈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大哥大嫂忙于学业,无法照顾刚满周岁的女儿,只好送回国内。闫巧珍夫妇毅然承担起照顾侄女的重任,她把侄女当做自己亲生女儿一样照料,在她的悉心抚养下,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直到快6岁时才将其送回美国,至今,她依然记得孩子抱着她失声痛哭、难舍难分的情景。1995年,她的丈夫在一次工作中从电线杆上不慎掉下来,受伤严重,住进了医院,家庭的重任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她不仅每天都要去医院给丈夫送饭,安慰病中的丈夫,下班回家还要照顾尚在襁褓中的女儿,照顾侄女及公婆,她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2006年,在上海工作的小姑子临产,她连续三个月没休班,将轮休的时间全部积在一起,去上海全心全意的当了一回小姑子的“月嫂”。2008年,她的公公被检查出肺癌,她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医院、家、女儿的学校之间,护理病重的公公、给婆婆做饭、照料上高中的女儿。2011年12月,公公因病去世,丈夫姊妹三个开始为婆婆赡养问题发愁。大哥在美国,妹妹在上海,弟弟孩子小、负担重。闫巧珍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你们几个不用发愁,咱妈由我来抚养,老人吃不了多少,生活费我们出,你们几个安心工作吧。”从此,她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给婆婆做好饭,然后端给她吃,让婆婆心情舒畅地过好每一天,婆婆逢人便夸她是个好媳妇。虽然感到难为情,但她认为,这是婆婆给她的最高奖励。 
 
       在工友眼里,闫巧珍就是一团“火”,这团“火”不仅捂热了充灯班女工们的工作热情,更让充灯班处处涌动着“家”的暖流,并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充灯班班组文化。而在家人眼里,闫巧珍更像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水”,充满柔情,儿女情长。环顾矿灯超市的墙壁,你会看到很多服务用语和温馨祝福:“上岗一分钟,用心六十秒”、“矿工兄弟,您已进入工作状态,请严格按规程作业,为你,也为大家……”。这些温馨提示语寄托着闫巧珍和她的姐妹们最质朴的心愿,她们自觉自愿地担当着被矿工亲切地称作“编外妻子”的责任,为广大矿工筑起了一道违章作业的“防火墙”。她们在井口为井下职工发放安全嘱咐卡,送绿豆汤、安全毛巾,有效地把安全屏障前置在矿工的心里。 “请您携带好矿灯、自救器,下井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矿灯超市的充电架前,你总能听到这样的叮咛。 
 
       在闫巧珍的带领下,矿灯超市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处处都滋润着爱的营养,一切美丽的梦想都在爱的孕育下拔节成长,火红的日子在爱的暖流中越烧越旺,我们有理由相信,再大的风雨也无法阻挡闫巧珍追梦的脚步,因为,她的心中有爱,她就是矿工额头上能够守望平安、净化心灵的一双最美丽的眼睛!

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 能源网 http://www.aeenets.com/【投稿QQ:631001965】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