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尹,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他是工作狂,精力那可真叫个旺盛,经常通宵熬夜也能撑得住,不简单。
人们说的小尹,叫尹燕斌,现在在赵官能源工作,是根正苗红的矿工子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赶上大兴煤矿,顺应时代的要求,他爷爷成了一名矿工,于是尹家人走出了农村,搬进了当时的张庄煤矿,后来,小尹的父亲子承父业,接过爷爷手中的接力棒,继续着与矿山的不解之缘。
小尹的童年是在矿里家属院数星星度过的,那时候,看着墙上挂满了爷爷、爸爸荣誉证书,他就有了一个梦:自己将来也在矿上工作,拿更多的荣誉,比爷爷、爸爸的都多。
童年的梦想在一直埋藏在小尹内心深处。说到做得到,2003年,小尹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济南工作的机会,坚持要回矿山工作。几经周折,终于,他的矿山梦实现了,但这一次,他没有回到生他养他的张庄煤矿,而是被分配到了鄂庄煤矿。
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陌生,但是小尹没有说什么,只是想着奉献与回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在会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年。
后来,因为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鄂庄煤矿在黄河北煤田建立起了赵官煤矿筹建处。于是,这一来,技术骨干、业务能手、财务人才,成为赵官筹建处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习惯了城镇繁华的80后来讲,到一个远离文明、道路泥泞、杂草丛生的地方去,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就在这时候,尹燕斌做出了一个把家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主动请缨,去赵官。
其实,小尹心中有自己的梦,选择赵官绝不是他一时的冲动,在他再三要求下,最终,领导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小尹二话没说,奔赴那个远离家乡200多公里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赵官梦”。
众所周知,财务是一个严谨、细致而又需要耐心的工作。很多年轻人做不来、不想做、怕出错、不敢做。在这方面,外表粗犷而内心缜密的小尹占尽了优势。
小尹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常做有心人。来到筹建处,面对铺天盖地的工作,很多人畏难发愁,这时候,小尹却显示出了超乎同龄人的耐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小尹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办公桌上,常年会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整整齐齐地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几个月下来,他耐着性子,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工作上慢慢理出了头绪、理清了思路,什么时候干什么、什么时候报什么,小尹都默记于心。
“安排他干什么工作,他很快就干完,要什么数据,他立刻就能拿出,真是神了”。很多同事惊讶地议论开来。他知道后谦虚的笑了笑:“我只不过把每月该干的工作提前做完了。”
吃苦耐劳,似乎是称赞60后的专用,但是,在小尹身上还真有60后的影子。矿井筹建初期,财务人员相当匮乏,人少活多,仅有的几个会计成天忙的不可开交。小尹主动揽下来一些工作,每天重复着食堂、办公楼、宿舍的“三点一线”。那时候,筹建处的条件简陋,停水停电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忙了一整天,小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宿舍,烧水电没有、吃饭菜没有,他就以苦为乐,就着凉水吃起了方便面,而心里还在想着电脑上的数据。
几年下来,小尹已经不满足于将工作完成,而是力争要将工作做好、做精。渐渐地,对标先进,他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为了给自己及时充电,他报考了南京审计学院的函授本科。这下,工作、学习两方面的压力一下集中了起来。那段日子,小尹基本上都是在通宵达旦中度过的,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是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美丽的梦。
就这样,出纳、材料稽核、固定资产、会计电算化、销售核算、成本管理,小尹干全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已将小尹从当年的小学徒磨练成了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而且还带出了几个小徒弟,事业上已经崭露头角。而且已经从当初地地道道的张庄小伙,蝶变成现在稳重成熟的赵官大叔。
几年的奋斗拼搏中,尹燕斌以自身过硬的业务本领,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尊重,被提升为财务部主任助理。这却让他变得更加低调,“学到的越多,才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太多了,多学、多问、多思,才能适应自己的岗位,最起码能把自己的眼界放宽!”尹燕斌笑着说:“是矿山给了我机会,让我把曾经的梦想转化为现实,我的身上已经烙下了‘矿山印’,现在站在新起点上,我的梦将放飞得更远。”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能源网 http://www.aeenets.com/ 【投稿QQ:63100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