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三代都在鹤煤工作,我父亲是1957年鹤煤刚建井时来鹤煤的第一代煤矿工人,我现在在鹤煤九矿已经工作了28年,两个儿子也都在九矿工作,大儿子吴文正技校毕业后在九矿调度室上班,二儿子吴文泽技校毕业后在九矿机电队当机电维修工,由于表现突出,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就被提拔为机电二队工长,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干活欢着呢”,11月1日,记者在九矿采访时,九矿锦祥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吴东喜见到记者,满面笑容地对记者说。
当记者请他谈谈这几年的变化时,他向记者说,这几年矿区的变化太大了。吴东喜告诉记者,他是1985年来矿上当协议工的,当时刚结婚成家的他,在村里当团支部书记兼计生专干,由于农村刚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家里的粮食吃不完,就是缺钱花,每天连两毛钱一包的“邙山”牌烟都抽不起,这时,正赶上矿上招收协议工,于是就报名来到了矿上。刚开始在掘二队当掘进工,当时井下的条件很艰苦,掘进用的是锚头,每班架不了几棚,支护用的是摩擦支柱,两根腿加一根顶梁,顶板、背帮还用荆芭片护住防止流矸,因为支护形式落后,所以特别容易发生顶板事故,往外出煤和矸全靠人工推车,遇到上下山,才能用小绞车拉,掘进进度慢不说,还特别容易发生事故,遇到瓦斯大的时候,一班根本干不成活儿,没有进尺开资就少,工人着急,干部心里更急。不像现在,掘进有综掘机,支护用u型棚,为防止柱腿倒斜,专门又用铁拉杆固定,运料有矿车和绞车,运煤和矸石有槽子和皮带。掘进设备先进了,每月掘进二、三百米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采煤工艺也进步了很多,从当初的炮采到高档普采再到现在的综采,可以说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刚上班时,九矿的煤炭设计产量每年30万吨,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又时在鹤煤挂了号的采掘接替脱节矿井,年产量只有二十多万吨。现在,九矿的年产量80万吨,2010年曾经达到100万吨,成为名符其实的百万吨矿井。”吴东喜对记者说,言语之间流露出自信和自豪。
当记者请他谈谈自己这几年家庭的变化时,吴东喜如数家珍,向记者娓娓道来。他说,自从到煤矿上班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1990年他把老家的房子全部翻盖了一遍,推倒了原来的土坯房,新建了8间带走廊的砖瓦房,2000年全家农转非来到了矿上,两个儿子先后从鹤煤技校毕业在矿上当了工人,尤其是二儿子,2005年从技校毕业后,分到了矿上机电队上班,由于肯吃苦、肯钻研,没有多长时间就成了队里的业务骨干,2008年代表九矿参加鹤煤公司的机电维修工技能大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又代表鹤煤集团参加参加了河南省煤炭系统的技术比武,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今年10月份又代表鹤煤公司参加了河南能源举办的第五届采掘电钳工技术比武,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并多次被评为矿劳模,2009年获得鹤壁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年纪轻轻就成了工长,到现在工资比我做父亲的还多。
当记者问起住房时,吴东喜高兴地告诉记者,“由于鹤煤公司实行了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加上新买了一套商品房,现在我们家在鹤壁新区有三套住房,两个儿子每人一套,我与爱人住一套,儿子都已结婚成家,儿媳妇也很孝顺,今年五月份,家里化十万块钱买了一辆私家车。两个儿子轮流开车拉着我上下班。今年十一月份,我就协理了,由于过去会写字画画,趁着自己年轻,身体还好,计划再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图别的,就图个心情。现在我们家的日子,真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能源网 http://www.aeenets.com/ 【投稿QQ:63100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