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08 19:25:28
煤炭、电力双方现在的境况,虽然依然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但与前些年相比,正好反过来了。过去10年间扬“煤”吐气、风光无限,被喻为暴利行业的煤炭行业,在今年的酷暑季节却遭受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火电企业却在煤价大幅下跌的形势下实现了“咸鱼翻身”,利润额大幅攀升。相关专家甚至认为,火电行业开始进入暴利时代。
按理说,煤炭和电力应该是“铁哥们”,彼此关照。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差异,十多年来,煤电双方因市场煤价格问题而持续争执不下,成为了一对冤家。而这种“结怨”随着电煤市场的放开以及前些年煤炭市场的高企变得越来越深。
实际上,煤电双方之争的根源还在于计划电和市场煤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入发展,煤炭行业已全面市场化。然而,作为煤炭主要消费者的电力行业却改革滞后,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
在电力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市场电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煤电联动无疑是解决当前煤电之争的最好办法。然而,这项机制实施起来也并不顺畅,虽然已经提出来有几年了,却一直迟迟无法落地。
前几年,在煤炭处于黄金期时,煤炭企业对此机制并不主动。而现在煤炭滑入低谷、电力企业形势大好之时,电力企业又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煤炭和电力作为两大支撑产业,此消彼长、此荣彼衰都不利于长远发展。如果现在煤炭行业出现的问题不加以解决,就会影响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而随着煤炭投资的减少、煤炭产能的萎缩,就会再次出现煤炭紧张甚至“煤荒”的局面,进而波及到电力企业。相关分析人士建议,要解决煤电之间的“结”,避免双方再次出现大起大落和“冰火两重天”的轮番上演,当务之急是,国家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破解煤电联动机制联而不动的问题,真正让这一机制动起来。现在,煤炭、电力双方的境况,虽然依然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但与前些年相比,却正好打了一个颠倒。
过去10年间,曾经扬“煤”吐气、风光无限的煤炭行业,在今年的酷暑季节,却遭受到了最寒冷的“冬天”。
颠倒的“冰火两重天”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7月24日的通报显示,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9%,亏损企业亏损额198.58亿元,同比增长134.6%。其中,大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1%,有26家企业集团出现亏损,亏损额46.4亿元,亏损面28.9%。同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增加,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经营风险增大。上述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企业困难将持续增加,可能将出现全行业亏损。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行业的颓势就开始显现。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那只是煤炭行业噩梦的开始。下行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再控制住局势。经过1年来的持续下行,煤炭价格已比最高值跌至三成,库存增加、货款回收困难等10年前的景象又开始显现,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一些产煤大市,已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停产、减产现象。
最能反映行业景气的还是投资额,而这一数据也并不乐观。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2049亿元,同比下降2.5%。煤炭规定资产投资额的减少,表明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煤炭企业对煤炭行业的走势和前景缺乏信心。河南省几大国有骨干企业前些年在资源整合中“攻城拔寨”,纷纷出巨资抢占地盘,扩充后备资源。而从今年初,各大煤炭企业间的资源争夺战戛然而止。一些过去曾经炙手可热,被煤炭企业盯着不放的资源,现在已无人问津。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火电企业却在煤价大幅下跌的利好形势下实现了“咸鱼翻身”,利润额大幅攀升。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18日,华电国际发布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10%至530%。业绩预增的主因系电煤价格同比下跌,公司单位燃料成本同比下降。同时,数据显示,2012年同期该公司净利润约为2.7亿元。据此估算,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将达16亿元左右,略微超过2012年全年的净利润总额。而就在此前,大唐发电及中国电力等电力企业也纷纷表示,净利润将出现大幅增长。一些相关专家甚至认为,火电行业开始进入暴利时代。
毋容置疑,发电行业特别是火电行业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发电企业不断传出净利润成倍增长的消息,主要得益于电煤价格近期持续下滑。有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结怨”已久难平衡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电力是工业的血液。煤炭和电力两大行业息息相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同时,因二者是生产和消费的上下游产业,有着“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亲密关系。按理说,煤炭和电力应该是“铁哥们”,彼此关照。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差异,近十多年来,煤电双方因市场煤价格问题而持续争持不下,成为了一对冤家。
其实,煤炭和电力的结怨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乡镇煤矿和地方煤矿的蓬勃发展,以及煤炭市场的疲软,煤炭与电力双方就出现了裂痕。彼时,电力方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煤矿压卡压吨不说,还变着法拖欠煤款。而煤矿方只能忍气吞声,陪着笑脸找电厂说好话。为此,电力方落下了“电老虎”的话柄。
而最令煤矿企业无法忍受的,还是电力企业的“忘恩负义”。在煤炭市场火爆、电煤供应紧张之时,无煤可烧的电力部门就通过政府来层层施压,“逼迫”国有煤炭企业无条件优先满足和保证地方电厂煤炭供应。而一旦煤炭疲软、电煤充足甚至严重过剩之时,这些电厂又马上撕毁合作协议,为了自己的利益,放着同等质量和价格的国有企业的煤炭不买,却大肆购进乡镇煤矿的煤炭。
一位曾经在地方国有煤矿担任矿长多年的人士说,那时,电厂一缺煤往往找政府,让政府命令国有煤炭企业供煤,而一旦不缺煤了,就找“市场”,把国有煤炭企业抛在一边。
而这种“结怨”随着电煤市场的放开,以及前些年煤炭价格的高企而变得越来越深。为了电煤价格,煤电双方在每年一度的煤电订货会上都是唇枪舌战,争执不下。计划开几天的订货会成了“马拉松”大会,往往一拖就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许多时候还是无果而终,只签订数量不签订价格。后来,国家干脆取消了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
尽管订货会上争吵得很凶,但在实际履行供应合同上,国有煤炭企业还是说话算数的。前些年,面对电煤供应紧张局面,许多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识大体、顾大局,非但没有见利忘义,反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仍然优先保证比市场煤价格低很多的合同煤发运。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同煤集团,在前几年电煤供应紧张的时候,合同煤比市场煤价格尽管每吨低200元左右,但依然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了合同煤的发运计划。
电力企业在这方面却并不“厚道”。在前几年煤炭价格高涨、火电企业盈利空间急剧压缩、全国火电企业一片萧条之时,火电企业一面向政府施压,不断通过国家之手来调高电价;一方面疾呼推行煤电联动机制,要求电价随煤价而浮动。而一旦市场突变,电力企业马上“变脸”,不仅不再提煤电联动了,反而开始趁着国际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机会,大肆进口质次廉价的煤炭。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58亿吨,同比增长13.3%。从进口煤结构看,由于国际炼焦煤价格偏低,炼焦煤进口明显增长。目前,进口煤冲击不仅影响沿海地区,而且影响到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煤炭市场,甚至波及重庆等西南地区。
“煤炭、电力双方,之所以矛盾不断加深,关键还在于双方的利益难以平衡。”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前几年,煤炭价格高位运行时,电力企业亏损严重,而煤炭企业获益多多。当时,国家为帮助电力企业脱困,曾几次调高了电价。尤其是在电煤供应紧张的时候,许多地方政府曾要求煤炭企业优先保证当地电厂用煤,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还明确了远远低于市场价的电煤价,要求煤炭企业无条件执行。
煤电联动当早“动”
实际上,煤电双方之争的根源还在于计划电和市场煤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深入,煤炭行业已全面市场化,无论是电煤或是其它用煤都开始与市场接轨。然而,作为煤炭主要消费者的电力行业却改革滞后,虽然也在推进厂网分开等市场化改革,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市场化,电价依然在国家掌控之中。
“计划与市场原本就是难以调和的一对矛盾,如果硬要把他们拉在一起,结果只能生出个‘怪胎’。”一位业内专业分析说,“现在煤电双方之所以利益难以平衡,长时间争论不休,并屡次出现‘电荒’、‘煤荒’现象,根子还在体制上。”
在电力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市场电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煤电联动无疑是解决当前煤电双方利益之争的最好办法。然而,这项机制实施起来也并不顺畅,虽然提出了几年,却一直迟迟无法“落地”。前几年,在煤炭黄金期时,煤炭企业对此机制并不主动。而现在煤炭滑入低谷、电力企业形势大好之时,电力企业又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电力企业在煤价高涨时,尽管没有在形式上实现煤电联动,但通过几次调高电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电厂的经营状况,实质上也算是电价跟着煤价走,实行煤电联动了。”一位煤炭专家表示,“现在煤价已比最高位时下跌200多元,而电价却纹丝未动,这对煤炭行业来说有失公允。”
也正因为煤电没有联动,而现在的电价又是煤价最高位时所调整的,所以,电力行业净利润增速数据,近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利润增幅超过100%的上市企业不在少数,其中华电国际更是屡屡被提及,因为该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690%。
而煤炭企业却一落千丈,亏损面急剧扩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随着煤炭产能继续释放,煤炭进口增加,水电增长,市场供需仍将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煤炭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很大。明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形势依然严峻,煤炭经济运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煤炭和电力作为两大支撑产业,此消彼长、此荣彼衰都不利于长远发展。如果现在煤炭行业出现的问题不加以解决,就会影响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而随着煤炭投资的减少、煤炭产能的萎缩,就会再次出现煤炭紧张甚至“煤荒”的局面,进而波及电力企业。
相关分析人士建议,要解开煤电之间的“疙瘩”,避免双方再次出现大起大落和“冰火两重天”的轮番上演,当务之急是国家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破解煤电联动机制联而不动的问题,真正让这一机制“动”起来。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