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能源网讯:李强,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工程师,现任中煤五处安装二项目部生产副经理。 2005年7月于河北工程学院,大学毕业后来到中煤五处安装二项目部任技术员,十年来,凭着对矿山建设的热爱和对技术的孜孜追求,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对井筒装备安装、提升系统等矿建施工工序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了如指掌,从了如指掌到勇于创新。十年的历练成长使他成为现如今的技术骨干和工程师,矿建安装技术“大拿”的身份让职工们肃然起敬,加上他为人低调、朴实厚道,因此得到职工的普遍称赞和领导的认可。先后获得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十佳创新能手”的光荣称号。在甲方单位中钢集团山东矿业有限公司评先中,李强同志被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一、勤于学习,提升自身技术素质
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岗位中干出个样子来。目标就是动力,为了能够迅速掌握岗位所需要的业务技术技能,他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抠着书本学,仅用三年的时间,他就掌握了丰富的井架、井筒装备、各种提升机施工安装方面的前沿知识。他的学习热情,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疯狂”!每逢有厂家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安装或调试设备,李强都会主动跟人家“套近乎”,缠着问东问西,绝不放过任何疑惑。有几次,在安装德国进口的ABB提升机时,他还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到家中做客,“借机”进一步探讨和学习。正是对知识和技术如饥似渴的追求,他的知识面不断拓宽,技术水平提升迅速。“熬点夜、辛苦点没啥,只要能每天在工作中有所进步,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2012年,他顺利考过了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职称计算机中级考试。
201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期间,为了弄懂大量的专业术语、英文单词,他边查词典边记录,经常性熬到大半夜。在自学的同时,他还积极争取参加公司培训课程,并向周围的人学习考试经验。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奋战,身高1.76米、体重160斤的男子汉一下瘦了20多斤,一建厚厚四本书的知识熟记于心,令他欣慰地是顺利通过了机电工程类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对机电安装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论又得到了系统的提升。
二、投身一线,勇挑重担争一流
矿山机电安装工作特点是脏、累、险。“80后”的年轻人没多少人喜欢干这项工作,而他却非常认真诚恳地接受了这项工作。工作中,向老同志学习技术经验,以年轻人身强力壮的体魄作为自己的优势,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中摸索安装技术、技巧并不断总结,参加工作十年来,他从安装二项目部技术员到班组长、大队长、副经理到项目部工程师。先后参加了20多个井筒装备安装,8个各种矿井提升机,5个井架,若干矿井皮带、泵房等煤矿运转系统。2011年,年仅29岁的他带领项目部全体职工,克服种种困难,仅用两个半月出色地完成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煤矿的1050米主副混合立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为处创造了20万元好效益。同年,被任命为项目部生产副经理,成为五处最年轻的生产副经理。
工程抢险、检修工作一般都是危险系数较大的急活,经常24小时连续加班作业。近两年,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3项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井筒装备罐道拆除更换任务。2013年10月份,在桃园煤矿井下管道安装过程中,由于甲方原因造成井下透水事故,导致施工无法进行,应甲方要求,他带领4人奔赴现场奋不顾身参与抢险工作。安装现场远离生活区4公里路程,他与职工每天徒步往返施工现场与宿舍之间。身为一名工程师,他以身作则带领职工吃住在工地,起早贪黑,在-610米井下穿梭,连续20多天,他每天都紧张作业12个小时以上,最终抢险工作比预计工期提前2天完成安装任务。他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得到了甲方高度赞扬,树立了施工王牌军的形象,为五处下一步市场开拓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率先垂范,钻研技术创效益
面对目前严峻地经营形势,他把降低动力消耗作为项目部压缩成本费用的首要任务,不断完善施工流程,强化过程控制。根据施工生产实际,他对项目部每台提升设备的使用电机进行逐一排查测定,果断地将功率大、负载小的设备进行改造,通过改造接线方式或更换电机来降低电机的电流和转矩,改变了设备“低、老、坏”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生产消耗。针对所施工工程工期短这个实际情况,缩短生产线机械设备检修时间就是创造最大的效益。为做到对项目部所有设备的情况了如指掌,作为项目部工程师的他,天天跑现场、跟班下井,认真分析项目部目前实际施工现状,合理利用时间检修,巧打时间差对设备进行清理检修,并充分利用闲置设备,对许多生产实际环节进行改造。2015年7月1日上午11:00,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后勤人员协助机电班组,在超过40度的提升机房现场,将重达4吨,液压站拆除维修在清洗组织,仅此一项检修任务就可节约成本近2万元。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先进性形象。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深入现场,了解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解决遇到的难题。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施工现场。应甲方要求完成紧急生产任务,他和职工一起放线、打眼,抡起大锤装锚杆。他常说的就是“党员就得舍得付出,冲锋一线,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干好”。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三年时间的“师带徒”,他的两个徒弟都走上了项目技术主管重要岗位。
四、关心同事,彰显个人人格魅力
生活中的他,热情,乐观,每天总是笑呵呵的,跟同事之间总能形成互动,在工地现场谁有不懂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他,年轻技术员对于技术上的难题,他也主动帮忙解决。每当同事家中有事,总能见到他热情而忙碌的身影;每当岗位上员工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走访,倾力相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天晚上,工地上的梁师傅心前区不舒服,李强见梁师傅面色不对劲,就立即找人驾车去往医院,并通知家属前往淮北人民医院,在得知家属因过于慌张未带钱时,李强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银行卡的10000元钱先供病人急用,经过抢救,病人转危为安。医院的专家说:“当时病人病情十分危急,幸亏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再晚点送来可能就没命了”。李强也受到了医院和同事们的一致赞扬,病人家属也满含热泪向李强表示由衷的感谢。
他没有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他整日与机械为伍,同书本作伴,多少次挑灯夜战,用心钻研,十年里,他与家人团聚的次数屈指可数,多少个节假日他仍坚守工地…… ,他把自己的勤劳、善良一点一滴都回馈于企业,奉献给社会,他就是“80后”工程师李强。(
余 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