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淡泊”,一是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二是家道清贫;三是恬淡寡欲。
“淡泊”是人们常常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境界,无数仁人志士常常把“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作为修身养性、立业持家一贯坚守的经典训诫,一种做人的最高境界。
所谓“名利”。名,即功名、荣誉;所谓利,权利、利益和地位,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的欲望,想得到的、希望拥有的。
名利观就是你对名利的看法。有的是崇尚的;有的人是不在意的,各有各的不同。
笔者认为,当你说你淡泊名利,不是追名逐利之徒,非蝇营狗苟之辈的时候,前提是你已经有名有利了,或个人生活受名利的拖累、受严重影响之时。你要对功名利禄的争取,而不是对功名利禄的争夺;通俗地讲,就是爱财而不贪财。很多时候,虚名只会让人徒增困扰。
何为“淡泊”?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抑是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古往今来,概无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凡真正“淡泊”之人,皆能置个人得失于度外,视名利如粪土,心态平和,操守清廉。
李白曾在《将进酒》中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圣贤之所以会寂寞,因为他们志存高远而淡泊名利,因为他们高调做事却低调做人。
杨家将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杨业在面对外敌辽人入侵时,曾经对杨四郎说过一句话: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微不足道的。是呀,在执著的最高理想——保卫祖国面前,有什么比民族大义更为珍贵的呢?杨业最终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死在了李陵墓前,给后人留下了慷慨悲壮、充满民族气节的诗句:“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诸葛亮用“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句话来作为他的座右铬,借以磨练他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宏辽阔的气度。
居里夫人既然把金质奖章丢给孩子当玩具等等。这些人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淡泊也是一种胸怀,锱铢必较、气量狭窄的人是无法“淡泊”的——利己思想太重的人又怎能奢谈淡泊?淡泊更是一种信仰,公而忘私的人甘于淡泊,敬业奉献的人懂得淡泊,节操高洁的人向往淡泊。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正是为了祖国的科技和国防事业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人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在安详中气概才会像晴空白云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在人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有志者更应守住那份内在的淡泊。广大党员干部,不管是哪一级哪一个岗位上的领导干部,都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守住道德底线,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一切腐败现象都是根本对立的。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坚决防止滥用权力、滋生腐败。
淡泊其实就是暂时的放弃,因为人生中选择的前提是放弃。放弃的哲学是淡泊的哲学,是诚信的哲学、是廉洁的哲学。它体现出放弃者的精神境界与人格修养。放弃贪婪得廉洁,放弃庸俗得高尚,放弃污秽得纯洁,放弃腐败得安宁,放弃胆颤心惊换来幸福与安稳。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向焦裕禄和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焦裕禄和杨善洲同志那样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要以人民公仆要求自己,做事做人要时刻对得起党和人民,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淡泊名利,踏实为人,冷静处事,唯有如此才能品味生活的美好,领悟生命的真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淡泊者避开了陷井和危险,收获一片宁静与真实。生命的真谛往往就蕴藏在那一份淡泊与宁静之间。
俗话说:“金玉在外,败絮其中。”我宁愿败絮在外,也要金玉其中。只要身体健壮,无论穿的怎样寒酸,都一样快乐幸福;若是疾病缠身,无论穿的怎样光鲜,也无半点幸福可言,这个道理是十分简单的,应该妇孺皆知。可是有的人往往为了名,为了外表的漂亮而不惜搽胭抹粉、做美容手术、穿时髦服装,甚至有损身体健康也要刻意打扮自己,其实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得不偿失,大可不必。
任何名和利相对身体健康来说都是一文不值的,那些疾病缠身的人宁愿用自己的名和利去换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当然也有爱财不要命的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谨慎对待权力,以淡泊对待名利。不重名利,不计得失,以淡泊的情怀书写出高尚的人生。淡泊名利是一种人生崇高的境界!我们要一生淡泊名利!
作者:江苏邳州市怡园新村 陈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