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频道 > 企业文化 >

儿时的美好记忆

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10-08 08:28:57 

     看电影是儿时最具吸引力的娱乐活动。 
 
     时间推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老家是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在那些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夜晚村里放电影,一年也就有数那么几次。电影,能让山村的黑暗生动起来,让贫穷富有起来,让寂寞欢腾起来。 
 
    傍黑天,在一群孩子的簇拥下,两个放映员出场了。一辆小推车,一边捆着放影机箱、胶片盒、音箱;一边捆着发电机、汽油桶等其他物件。两人一个放电影换片子,一个管发电供电。场地大多选在村子中央的一处场院。放映员更是一份吃香喝辣的职业,到村便和老师一样,享受“派饭”的待遇,往往由村领导安排到比较干净卫生的人家吃派饭,担任派饭任务家中的小孩子自然而然就担当了引导放映员来家吃饭的重任。 
 
    放映员对于大人们的问询往往不屑一顾,或者对放映的片名打着哈哈,白里透红的脸上带着几分傲慢。但对于派饭这家的小孩子,放映员是不摆架子的。所以当一群“跟屁虫”似的半大孩子跟在放映员后面不停地问,今晚放什么片子?放映员干干脆脆地告诉片名。探得“秘密”之后,一帮孩子立即作鸟兽散,有的快速跑去四处传播影讯,有的跑回家去催大人早点儿做饭,早吃了早来占着放映机周围的位置。有的好奇心重,不着急回去吃饭,要看放映员埋好两根粗壮竹竿,将银幕缓缓拉上。直到村干部催着放映映员洗手吃饭了,他们还在看着空空的银幕,猜想着那上面将会出现什么故事。 
 
    乡村的夜晚没有电,照明要靠煤油灯。放映员在远离场地的角落摆放汽油发电机,孩子们也要围上去,爱闻那汽油清香的味道,爱听那发电机嗡嗡的响声,爱看那电灯泡发出耀眼的光亮。有电影的夜晚,孩子们吃饭是潦草的。最怕的是发电机突然响起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丢下碗筷,搬个凳子就跑了,嘴角上粘着的饭粒,鼻子上粘着的玉米渣都顾不上擦一下。银幕前的人越来越多了,放映员和村干部打着饱嗝出来了,电影开始放映了! 
 
   灯光暗下来,在人们的脑后便有一道白光投在前面的屏幕上。通常正片之前是幻灯片,比如“最高指示”或者科学种田之类,放映员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做现场解说,然后加演中央新闻纪录片厂的《新闻简报》短片,之后才能播放正片。 
 
   电影,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梦里。这时我们才可以看见残酷的战争,美丽的异国风景,跌宕起伏的故事……待换片间隙,灯光亮起来,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面前就是一块简单的白布。整个过程多么象梦境,难怪好莱坞要把自己叫作造梦的工厂。 
 
   孩子们凑在一起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看到穿着旗袍、烫着卷发、手夹香烟的女人, 他们就嚷起来,“女特务!”果然那个女人真是特务;一只膏药旗晃动,紧张的音乐响起,他们立刻断定“鬼子来了!”果然,随着几把刺刀闪现,日本兵猫着腰走向了八路军伏击圈……孩子们有自己的判断是非标准,比如正面人物出场,我们会不分国界地一律称之为“咱中国的……好人……”不管什么类型的反派人物一露面,立刻叫到“小鬼子……坏蛋……”只有电影,才能让这帮“皮的没边”的孩子们老实一会。 
 
   村里放电影是件盛事,家长大都派孩子往邻村亲戚家送个信,周边三里五村、男女老少闻讯前来,场面煞是热闹!记得那时看过的电影,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除了反复放映的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以及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几个样板戏之外,再就是时代痕迹很重的故事片《青松岭》、《火红的年代》、《战洪图》、《红雨》等,偶尔也会放映朝鲜、阿尔巴尼亚、前苏联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进口片《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看不见的战线》、《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列宁村在1918》、《列宁在十月》等。尽管是同一块电影,人们能跟着电影队连转数个村子,夜间步行十几里路到外村去看电影很正常,小孩子跟着大人看电影夜行军是从不叫苦叫累的,以至于一部影片连看十几遍后,台词对白都能烂熟于心!有一次,放映员不知是拿错了,还是喝高了,换片时错把第四本接到第二本上,我们立即在下面起哄,大叫“放错了、放错了……” 
 
    孩子的好奇心最重,总想弄明白电影是怎么做成的。看电影总以能靠近放映机为自豪,通常天还没有黑,我们先在放映场地用瓦片划线,划分势力范围,再搬上些石头、瓦块占上好位置。看一会儿电影,就扭头朝放映机看去,总想搞明白那两个匀速旋转的胶片盒子,通过那个黑匣子为什么就能产生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为什么有时是黑白片,有时又是彩色片;银幕的背面能不能看到人的后背。记得有一次看到偷地雷的鬼子仓皇逃进庄稼地,我们赶紧跑到银幕背面去找,结果也是庄稼地,失落了很长时间……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许多年后,当我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学习摄影时,北京电影学院的刘永泗教授(张艺谋的导师)给我们上了几天生动形象的摄影课,他揶揄道:什么是电影?就是一个骗子指挥一些疯子在欺骗一群傻子。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导演是骗子、摄像是骗子的帮凶。你们将来也是骗子的帮凶。满堂学生皆会意地大笑。 
 
    不管怎样变换,电影仍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直到现在,偶尔我也会到影院里去亲身感受那声光电的组合,那美妙的环绕立体声,那美轮美奂的高清画面,仍是电视无法替代的……

作者:山东龙口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赵国经


\
\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