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是一部老剧了,前几天又翻出来重温了一遍,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第一、第二部。边看电视,边联想当今的社会,比起以前的观看又多了几分感慨。李卫虽然只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因为要救母亲才误入官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他是非分明、嫉恶如仇、勇斗贪官、廉洁奉公、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所作所为却令人从骨子里感到敬佩。
剧中,李卫因其母亲受冤将被处斩,假冒朝廷钦差成功解救了母亲,引出江南河道贪污案,孝心昭然。李卫虽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却凭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胆略,为百姓出生入死,与邪恶势力死拼硬斗。他从一开始稀里糊涂地扮“假钦差”到后来面对着朝廷中的大官,特别是大贪官,都毫无惧色,敢斗、敢拼,哪怕是自己被“咔嚓”了,也在所不惜。就是凭这股“邪乎劲儿”,李卫冲破重重障碍,把徐祖英贪污的三百万白银弄了个水落石出,帮了四爷和十三爷私访办案的大忙,使四爷、十三爷都赞叹他“还真是块儿料”;也就是凭着这股“邪乎劲儿”,他打入盐帮内部明察暗访,为朝廷收回十成盐税;就凭着这股“邪乎劲儿”,李卫从当初的一个“小混混儿”变成了一个“扬州知府”。
后经康熙帝四子、十三子成功运筹,目不识丁的李卫步入仕途,第一站到江南作苏阳县令,与当地官员包括上级领导据理力争,把朝廷50万两银子拨款全部用于修堤治水上面,三年任期届满时,受到百姓拥戴。当然,期间其上级苏州知府葛大人为讨好致老还乡的阁老高士奇,强令李卫着力修筑某段南坡,以保护高阁老千亩土地,而李卫坚持先修保护百姓万亩土地的北坡,因此,知府葛大人语出惊人,“老百姓和高阁老相比,算个屁!如果不先修南坡,冲了高相爷的地,丢了官,丧了命,变成鬼第一就咬死你李卫。”此言,与现在有些执法人员所说的“我是为领导服务的”有天壤之别。
李卫第二任为扬州知府,受命于四王爷,治理并追缴两淮盐税,以充盈国库,巩固西北战事成果。李卫虽胸无点墨,却忠心于胸,在巨大的偷漏盐税的利益网中挣扎,无果。然又以大丈夫能伸能曲、积极进取的精神,改变策略,深入利益网最薄弱环节—盐帮,获得偷漏盐税之证据,将偷漏盐税利益网中贪官墨吏绳之以法,追缴盐税2000万两白银。此任上,李卫虽不识官场事事,但他目标明确,以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己任;创新工作方法,不按常理出招,拳打脚踢,努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廉洁奉公,不贪不占,全家常年以白菜豆腐为食,被上级处罚,罚奉三月期间,与其老母挖野菜充饥,可叹其家庭廉政教育开展之到位,之常态化。
由此,我联想到今天的社会现实,很多干部甘当人民公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不也是如李卫一样的清官楷模吗?但个别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走上了腐败的道路,如胡长清、成克杰,他们不都和剧中的徐祖英等贪官一样吗?从年轻时的才华出众沦落到了阶下囚,临死之前才醒悟过来:“来生一定要做个平民百姓,守上几亩薄田,好好度日。”
从李卫身上可以看到他对母亲的孝,对人民的忠,廉洁自律,胸怀辖内百姓福祉。我们的时代需要李卫这样的干部,这也许正是《李卫当官》百看不厌的真正原因。
作者: 陕煤澄合董矿分公司 赵延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