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毛泽东在我的脑海中、印象里只是一个神圣的符号。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他是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他是指引劳动人民前进的舵手,是照亮方向的灯塔;他是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缔造者人、民的伟大领袖……,所有这些神圣的光环叠加在一起,造就了我心中神一般的毛主席。因为神圣,所以感觉遥远。为了亲近他,了解他,我仔细捧读了《毛泽东传》,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呈现在我的面前——
毛泽东是一个湖南乡村农民家的孩子。幼年的他秉承了中国农民独有的克勤克俭、吃苦耐劳传统。母亲对亲戚邻里朴素的慈悲情怀,孕育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爱和为穷苦人民谋幸福的思想。父亲倔强自励、白手起家的韧性,培育了他带领人民“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的豪气。离家求学时,毛泽东在父亲账本中悄悄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诗句,表达了一个山里娃对新世界的无限憧憬。在新式学堂里,毛泽东开眼看世界,了解到列强相逼下的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这个国家的子民已经沦为被人敲骨吸髓的奴隶,一股强烈的救国救民的使命感在他心中萌生。
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救民于水火的大无畏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容易被世人理解。青年的毛泽东因为自己的救世理想错过了许多女性的恋爱。然而,毛泽东又是幸运的,杨开慧的出现绽放了他灿烂的爱情之花。这位名教授的乖娇女坚持结婚“不作俗人之举”,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浪潮中,在理想、新知的滋润下,这对恋人相互唱和,“重比翼,和云翥”,成了令众人羡慕的革命夫妻。杨开慧支持毛泽东建立中共湖南党支部,成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位女性。她边照顾孩子,边帮毛泽东收集资料、抄写文稿,用秀丽的字迹写下对革命事业的爱和对丈夫的情。毛泽东在奔波革命中写下“挥手从兹去”《贺新郎》的诗句,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情诗,表白他多么珍爱这个“人间知己”。
井冈山的战火、长征路上的硝烟、抗日战争的烽火以及解放战争的岁月,见证了毛泽东与他的家人为民众、为信仰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精神和舍小家为国家、舍自己为人民的家国情怀。妹妹毛泽建参加湖南暴动被捕,敌人审问她叫什么名字,她高声回答“我叫共产党”,“为了普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就是赴汤蹈火也心甘”,她遇害时年仅24岁。
杨开慧宁愿被国民党杀害,也不肯登报“声明”与毛泽东及他的事业脱离关系。临刑前,她告诉亲人“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时年29岁。新中国成立后,已成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心潮澎湃地为她写下“我失骄杨”的诗句。
小弟毛泽潭在闽赣游击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鲜血染红了他的党证和他与朱毛的合影。
大弟毛泽民在新疆受到敌人70多天的酷刑拷打依然坚贞不屈,最后被活活勒死,终年47岁。
侄子毛楚雄在解放战争中与敌谈判,却被国民党部队背信弃义扣押秘密杀害,年仅19岁。
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陪伴毛泽东从井冈山走过瑞金、走过雪山、走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的黄土高原。为了战略转移,她把幼小的儿子送给了苏区老乡,后来再也没有找到。
面对这沉重的牺牲,我在灵魂的内深处询问,我一次次拷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如果为了富贵,曾经官居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唾手可得这些。如果为了享乐,他可以住在广州、上海的洋房里悠闲的过日子,不必朝不保夕的钻进老林深山闹革命。
毛泽东告诉家人和我们,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他和家人首先做到了。这就是领袖毛泽东的家国情怀,他们毅然抛弃家庭的安乐窝,全家没有一人临阵退缩,没有一人变节。此刻,你对“义无反顾”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此刻,你是否觉得“前仆后继”不再是硬邦邦的说教“高大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家庭成了中国的“第一家庭”,他要求家人与亲友不搞“特殊化”。当他听说一位亲戚在老家不服从管理时,他亲自写信给当地领导:任何人都要和乡里众人一样不应搞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就应受到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把儿子毛岸英派到了前线。身经百战的他哪能不知道子弹不长眼的道理?他考虑的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不去谁去?我毛泽东要带着个头”。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对回国汇报工作的彭德怀说:“岸英是属于成千上万牺牲了的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战士......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当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提出将毛岸英的遗骨迁回国内安葬时,毛泽东摇摇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其实他有句话不能当着儿媳说的太绝情:“我毛泽东的儿子不能搞特殊!”
这就是毛泽东的家国情怀,他时刻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时刻叮嘱儿女们“做一个普通人”“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为了子女不搞特殊,他让自己的女儿姓李,叫李敏、李讷。他告诫子女“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干部子弟会因为父母的地位而飘飘然,会借父母的权势目中无人,甚至目无法纪,以权谋私,害国害民”。毛泽东的子女记住了他的话,他们在漫长的岁月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始终把毛泽东的告诫作为“最大的财富”坚守,不贪图、不索取任何非分利益。
中华民族历来将“家”与“国”并称,很早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的家国情怀体现着这个家庭的价值追求和传承;无数个人的家国情怀汇聚起来,则构成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毛泽东的家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道路上宝贵地精神财富。这是我读《毛泽东传》的收获,今天与大家分享,希望我们共同进步,体验并传承这份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同煤集团漳泽电力蒲洲发电分公司 荆 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