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年85岁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她创制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生命;她曾在2011年9月23日获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该奖;她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三无”科学家。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屠呦呦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以来,她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默默无闻、埋头致力于她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她之所以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她说过的一句话为我们道出了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假如没有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 、默默奉献的信念、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就不会填补华人十年未获拉斯克奖的空白。
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
屠呦呦的骄人成就也向我们证明: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工作者,完全能做出世界性科研成果。
作者:陕西省澄合矿务局王村煤矿 张 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