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蒙城县始终把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素质作为扶贫的治本之策,坚持“扶志”与“扶智”并行,解决了贫困群众缺乏脱贫志气和缺少脱贫技能等问题,激发了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树信心,激发内生发展动能
“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只有靠自己的努力,生活才有奔头。”在见到卢老荒村便民中心王二亮时,已看不到他曾经眼里的漠然和疲态,更多的是坚定和乐观。
王二亮由于生病等原因曾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靠低保维持生计。驻村帮扶干部与他谈心交朋友,除了逢年过节为他送去生活必需品外,更是垫钱手把手带领他发展起种养殖产业。如今,靠着自己一双手,王二亮的生活一天天有了起色,更重要的是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并打算靠自己努力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扶贫重在扶志,只有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不等不靠,才能实现彻底脱贫。”蒙城县扶贫农发办主任这样说到。据了解,自蒙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先后有近2000余名干部职工利用节假日开展入户走访慰问,帮助贫困户出点子、理思路,鼓励帮扶对象树立脱贫信心,建立起了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有力纽带。
“如今,一些贫困村风气变了,大家不再坐等别人送钱送物上门,而是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脱贫致富。”
兴教育,扶智治愚拔穷根
“以前的养植,三天一病、五天一死,存活率很低。”去年11月10日傍晚,卢老荒村村民在给鸡喂食,看着3斤多重、即将出栏的二十几只鸡,他笑呵呵地说,“听了帮扶干部特意请来的畜牧师授课,按照课堂上讲的,对这批小鸡仔进行了脱温消毒,鸡的成活率提高了很多。”
卢老荒村利用节假日邀请畜牧师、农艺师多次进村,集中为村民们开展技术讲座,极大提高了村民发展产业的技能,提升了卢老荒村群众脱贫的能力。
卢老荒村一样,双涧镇也在县供电公司的帮助下,先后引进太阳能发电电池组职业技术为群众进行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培训,并组建了“太阳能发电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蒙城县结合贫困村实际,就如何帮助贫困户“斩断穷根”实施了“扶贫先扶智”的精准扶贫思路。通过技术培训、惠农政策、结对帮扶等措施,培养了一批乡土地方人才合技术明白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该县还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资助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学生上学费用负担问题,确保贫困群众不因学返贫、因学致贫,从而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感恩行动,探索精神扶贫新路子
“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一生穷。自力更生是根本,不能光靠等靠要……”近日,在蒙城县卢老荒村发展便民服务中心,一场以“感恩在行动——讲政策、送文化、促民风”为主题的文化下乡活动正在进行。台上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快板表演,让台下的观众乐得合不拢嘴。
从今年3月份开始,蒙城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发现、培育、宣传身边“知恩感恩”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弘扬典型的“感恩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常怀感恩之心,着力解决了贫困群众“比贫”“等靠要”“懒惰”等消极思想和不良习惯,使群众感恩意识逐步形成,自强信心不断树立。
该县还以脱贫攻坚典型事迹为主题,创作了一批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览演出,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全县先后开展感恩在行动文艺晚会、摄影展览5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万余人次。在推动蒙城县乡风文明建设中,该县着重培育“孝老爱亲”“勤劳节俭”等文明新风,积极开展蒙城县邻里相扶、爱心帮扶等系列扶贫志愿服务行动,从而引导蒙城县更多社会资源向贫困村汇聚,为蒙城县精准扶贫攻坚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王帅